黄梅波个人简介

被阅览数:次  发布时间:2012/01/12 10:56:19



黄梅波  
女  国际经济与贸易系  教授  博导  

经济学博士,美国康奈尔大学(Cornell University)经济学系(1999.1-2000.2)、英国牛津大学(Oxford University)(2006.10-2007.9)、瑞士高等国际发展研究院(the Graduate Institute of International and Development Studies)(2010.9-2011.2)访问学者。现为厦门大学世界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,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常务理事,联合国贸发会议“负责任的主权借贷行为”专家组成员,福建省“百千万人才”(2008),福建省优秀青年社会科学专家(2009)。研究方向:世界经济、国际金融。主要研究领域:国际货币体系与国际货币合作,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,国际发展援助。主要授课课程:国际金融、世界经济。到目前为止已发表论文80余篇,独著、合著著作15部,主持或作为第一合作者参与了多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,多次获得福建省、厦门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。在教学科研工作的同时,主持或参与了大量福建省或厦门市经济发展课题。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;厦门市科技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。 

 

联系方式
办公室:E102 时间:  周四下午
电话: 2181042
电子邮件:mbhuang@xmu.edu.cn;mbh841123@163.com


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:
国际货币体制与国际货币合作 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 国际发展援助  

工作经历: 
1991年7月后至今在厦门大学经济学系任教。1993年12月被评聘为讲师,1998年12月被评聘为副教授。2003年1月被评聘为教授。 
2003.3-7,西藏民族学院经济系支教 
2004.12,厦门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教授

教育经历 
1988年7月武汉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,获经济学学士学位 
1991年7月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工商管理专业,获经济学硕士学位。 
2000年12月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经济思想史专业,获经济学博士学位。 
1999.1至2000.2美国康奈尔大学经济学系访问学者。 
2006.10至2007.9英国牛津大学访问学者。 
2010.9-2011.2瑞士日内瓦高等国际发展研究院南方学者。 

海外学习经历:
1999.1至2000.2年美国康奈尔大学(Cornell University)经济学系访问学者。 2006.10至2007.9英国牛津大学(Oxford Univeristy)访问学者。 2010.9-2011.2瑞士高等国际发展研究院(The Graduate Institute of International and Development Studies)南方学者。

最高学历:
博士 厦门大学 经济学博士 2000年  

学术专著:
[1] 国际金融实务,  教材 第一作者,  高等教育出版社,  2011
[2] 世界经济学(第二版),  教材 独立完成,  复旦大学出版社,  2010
[3] 国别与地区经济,  教材 独立完成,  高等教育出版社,  2010
[4] 国际金融学,  教材 第一作者,  厦门大学出版社,  2009
[5] 东亚新兴债券市场发展研究,  专著 第一作者,  经济科学出版社,  2008
[6] 两岸经贸关系回顾与展望,  专著 独立完成,  人民出版社,  2007
[7] 两岸经贸合作研究,  专著 第二作者,  人民出版社,  2007
[8] 海峡两岸的产业合作,  专著 第一作者,  人民出版社,  2007
[9] 厦门经济发展若干战略问题研究,  专著 第二作者,  福建人民出版社,  2007
[10] 世界经济学,  教材 第一作者,  复旦大学出版社,  2007
[11] 经济计量学精要习题集(第2版),  教材 第一作者,  机械工业出版社,  2007
[12] 世界经济 国别经济,  教材 第一作者,  厦门大学出版社,  2005
[13] 经济计量学精要习题集,  编著 第一作者,  机械工业出版社,  2003
[14] 国际货币合作的理论与实证分析,  专著 独立完成,  厦门大学出版社,  2002  

论文:
[1] 经典金融监管模式比较:五国案例分析,  福建论坛,  2010年12期
[2] 中国政府对外优惠贷款的发展历程与前景,  国际经济合作,  2010年11期
[3] 东南亚国家同周期性研究,  东南亚纵横,  2010年10期
[4] 金融监管模式的权衡:官方监管与市场监管,  财经研究,  2010年9期
[5] 奥巴马政府贸易政策探析,  现代经济探讨,  2010年8期
[6] 中国潜在产出的估计与“自然率假说”的检验,  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,  2010年7期
[7] 中国的对非援助及其面临的问题,  国际经济合作,  2010年6期
[8] 中国参与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收益分析,  经济经纬,  2010年6期
[9] 八国集团对非援助效果及对策——基于遵约率角度的分析,  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,  2010年4期
[10] 金融危机的外部冲击对东南亚国家产出的中期影响:基于日本、美国金融危机冲击的研究,  国际贸易问题,  2010年4期
[11] 论人民币国际化的空间和历史机遇,  上海财经大学学报,  2009年2期
[12] 美国经济波动对东亚经济的影响,  世界经济研究,  2009年12期
[13] 中非经贸关系:现状、问题与对策,  国际经济合作,  2009年11期
[14] 东亚经济冲击对称性分析与东亚货币合作,  国际贸易问题,  2009年9期
[15] 国际货币体系与金融危机,  经济学,  2009年7期
[16] 中国对外援助管理体系的形成和发展,  国际经济合作,  2009年5期
[17] 当前金融危机下的国际政策协调,  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,  2009年4期
[18] 两岸金融合作:现状与前景,  台湾研究,  2009年1期
[19] 从投资者角度看东亚区域债券市场发展的可行性,  国际金融研究,  2008年10期
[20] 最优货币区内生性:理论分析与实际应用,  《国际经贸理论与实践》,黄建忠、张明志、郑甘澍主编,厦门大学出版社,  
[21] 中国对外援助机制:现状与趋势,  国际经济合作,  2007年6期
[22] 当前国际援助体系的特点及发展趋势,  国际经济合作,  2007年4期
[23] 东亚金融危机之后东亚新兴债券市场的发展,  世界经济,  2007年4期
[24] 美国国债市场走势及对中国外汇储备结构的影响,  《美国经济走势与中美经贸关系》, 全国美国经济学会?浦东美国经济研究中心编,社科出版社,  
[25] 适宜技术、技术升级与经济增长,  厦门大学学报,  2006年5期
[26] IMF 表决制度: 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及其改革策略,  广东社会科学,  2006年5期
[27] 七国集团宏观经济协调的有效性分析,  国际经济评论,  2004/9-10
[28] 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进展和成效:回顾和展望,  世界经济,  2004/3
[29] 七国集团货币合作效果反思,  世界经济,  2002年6期
[30] 从国际货币体制的演进看东亚货币合作,  学术月刊,  2001年11期
[31] 最优货币区理论与东亚货币合作的可能性分析,  世界经济,  2001年10期
[32] 货币的国际化及其决定因素,  厦门大学学报,  2001年2期


上一条:黄长全个人简介
下一条:黄娟娟个人简介